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动态 > 学习资料 > 正文

顶天立地,争做乡村振兴接棒青年

作者:金铮华 王铁  审核人:袁志香  【 发布日期:2023-05-04 】

“你们好!来信收到了,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写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回信,让同在科技小院学习和研究的我校蒲江果业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也备受鼓舞。

5月3日,学院党委庚即召开会议,安排学院蒲江果业科技小院临时党支部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认真组织全体研究生集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内容,结合自己在科技小院学习、成长、锻炼经历畅谈对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领悟,立志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蒲江果业科技小院首席专家、院长汪志辉教授进行相关学习和实践活动指导。

田间地头解民生,村屯农家治学问

总书记在信中对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了解民生、治学问表示欣慰。蒲江果业科技小院作为中国农技协、四川省首批成立的五个科技小院之一,也始终践行总书记的指示,行走在田间地头,与果农们保持着密切交流。在国家乡村振兴号召下,为切实解决科学技术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小院研究生经常行走在生产一线,全面、深入调研蒲江县域农民技术需求,并结合蒲江产业特点,创新建立了“小院+政府+基层协会+农民”的模式在全县12个乡镇和街道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活动。4年来室内培训50余场,现场指导100余次。在新冠疫情期间还组织线上培训20余场,累计培训、指导10000余人次,这为疫情期间农业的正常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解民生的同时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也学会了如何“治学问”。汪志辉教授教导同学们要“每一个实际的产业问题都是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他要求小院研究生们的所有毕业课题均要立足产业需求、来源于产业实际。针对农民关心的品种问题,小院为蒲江引入优新柑橘品种26个,通过设计试验,以学位论文的要求系统评价了品种的表现和生态适应性,筛选了3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面对大面积的柑橘高接换种中存在的砧穗互作难题,小院派出多名硕、博士研究生齐上阵,经过4年研究,终于建立了完善的砧穗互作评价体系,部分成果荣获四川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事求是‘找苦吃’,顶天立地做服务

总书记在回信中也说到青年人要走入乡土深处才能深刻理解实事求是、联系群众,并肯定了这种“自找苦吃”的精神。蒲江果业科技小院在工作初始很难得到当地农民的认可,为了扭转局势,小院研究生们不辞辛苦,通过建立自管园、帮助农户管理果园等“自讨苦吃”的形式,一步一步做出实际效果,最终赢得农民的信任。

“除了日常的技术服务,我们还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所谓‘顶天’,就是将基础理论的研究做深做透,向上要能写出高水平论文;‘立地’则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植在广袤的土地上,向下能解决实际生产应用问题。”汪志辉在教导小院研究生们时说到。在这种培养模式下,目前小院共培养硕、博士研究生8人,发表砧穗互作、低温贮藏等方向高水平论文6篇,累计影响因子超20,其中中科院大类TOP期刊2篇。毕业的4名学生,其中2名继续坚持在农业生产一线工作,实时指导农业生产,另外2名研究生因为科技小院的培养选择继续深造,在进一步的研究新的农业技术。

声声细读念回信,句句真心得感悟

在读完回信后,小院成员通过对自身工作的点滴回忆与经验交流,在相互分享之中再一次深刻认识到要时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做到实事求是、做好联系群众的工作。进一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声声细读念回信后,小院成员胡娟说到:“我们在生产中要以果农为师,学习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工作中,要以能者为师,学习他们统筹安排、灵活运用的能力;在科研中,要以果树为师,将科技的根系深深扎入土壤,科研的枝叶才能伸向更加高远的天空”。小院成员金铮华在学习回信后也表明自己将以实际行动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技小院首批成员王铁说到:“看了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深受震撼;我将继续努力聚焦产业难题进行攻关,定不负总书记的期望和国家的培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XML 地图